Skip to content

三角形——全等模型

答题习惯

一定要标注,用不同颜色的笔分组标记等角等边

主要模型类型

  • 手拉手模型

  • 三垂直模型(一线三等角)

  • 中线倍长模型

  • 全等辅助线之截长补短

  • 半角模型(用截长补短做辅助线)

  • 等补四边形模型

手拉手模型

模型讲解

img

  1. 两个等腰三角形,共顶点,顶角相等。

    如图一,AB=AC,AD=AE,BAC=DAE

  2. 识别左右手连线,顶点与左右手连线构成的2个三角形全等。

    如图二,顶点A与左手连线BD构成ΔABD,顶点A与右手连线构成ΔACEΔABDΔACE(SAS)

  3. 左右手连线相交产生2组对顶角(如果未相交,可以做延长让它们相交),其中有一组对顶角与等腰三角形顶角相等。

    如图三,DOE=BAC

    证明思路:根据ΔABDΔACEABD=ACE,8字型 COBA 得出DOE=BAC

    部分顶角为直角的可以直接计算角度来证明

  4. 识别左右手连线的交点,交点与顶点的连线是角平分线

    如图四,OA平分DOG,证明思路:过点A分别向DO,OG线。两个垂线段分别是ΔABD,ΔACE的高,因为两三角形全等,所以面积与底都相等,所以高也相等,得出两垂线段相等,得出OA平分DOG

典型例题:两等边三角形手拉手

image-20240918183455362

如图,ΔABCΔCDE 为等边三角形,B、C、E三点共线

八大结论(证明并记住所有结论)

  1. ΔACEΔBCD,AE=BD
  2. AOB=DOE=60
  3. OC 平分BOE
  4. ΔACNΔBCM
  5. ΔCENΔCDM
  6. ΔCMN是等边三角形
  7. MN//BE
  8. OB=OA+OC,OE=OD+OC

总结

  • 模型识别技巧:首先找到公共顶点,简称头。然后依次找大图的左手,小图的左手,确认2个左手的连线。再找大图的右手,小图的右手,确认右手的连线。两个连线分别与顶点构成一组全等三角形(简记头左左 头右右)(SAS)

  • 左手连线与右手连线形成的夹角,叫做拉手夹角,拉手夹角=顶角(“8”字形证明)

  • 手拉手模型衍生出来的性质(边相等,角相等),可以与其他模型结合使用

三垂直模型(一线三等角)

模型构造:

  1. 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
  2. 一条穿过等腰直角三角形顶点的直线(2种画法)
  3. 过两个底角顶点分别向直线做垂线段

image-20240923180524737

image-20240923180458870

模型结论:

  1. 全等:垂线段与顶点构成的2个三角形全等(AAS)

倍长中线

全等辅助线之截长补短

例题一

如图,在ΔABC中,B=2CBAC 的平分线 ADBC于点 D。求证:AB+BD=AC

image-20240919105823482

解析:对于这种求线段数量关系的题目,截长补短是常见的辅助线做法,在本题中,我们是求证AB、BD、AC三条线段之间的关系,首先确定AB、BD为短边,AC为长边。我们可以采取延长短边 或 截取长边两种辅助线做法。

补短法一,延长AB至点E,使BE=BD,连DE

image-20240919111810350

先证明 3=C,得到ΔADEΔADC(AAS),得出AB+BE=AE,所以AB+BD=AC

补短法二,延长DB至点E,使BE=AE,连DE

image-20240919113327457

先证明 3=4=C,得出AE=AC,再通过C+2=ADE3+1=DAE,得出ADE=DAE,所以AE=DE=AC,又因为BE+BD=DE,所以AB+BD=AC

截长法一,在 AC上截取一点E,使AE=AB,连DE

image-20240919151528194

先证明ΔABDΔAED(SAS),得出BD=DE,再证明3=C得出CE=DE,又因为AE+CE=AC,所以AB+BD=AC

总结

从以上步骤可以看出,我们采取不同的截长补短策略,会直接影响到后续的解题思路和解题难度,在实际做题时,应通过分析寻找经可能简单的截长补短做法。

同时,也并不是所有的截长补短辅助线都能证明到题目需要的结论,部分题型是只有唯一的解法的。

半角模型

角平分线性质

  • 构造全等,转移线段

Released under the MIT License.